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召开新闻发布会。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、新闻发言人李超在会上介绍,前三季度,中国经济顶住压力,稳中有进。民生保障扎实有效,有效投资持续扩大,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。前三季度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呈现五个特点。一是经济运行平稳。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(GDP)同比增长5.2%,继续稳居世界主要经济体之一。从需求看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.5%,增速加快1.2个百分点高于去年同期。从供给看,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.2%,为2022年以来同期最高。二是动能充足。从前三季度数据看,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.7%和9.6%,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分别为35.9%和16.7%,比去年同期提高2.1个百分点和0.8个百分点。集成电路制造业、智能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2.4%和12.2%。三是提质增效。遏制无序竞争的效果正在逐步显现,主要产品价格、企业效益等指标也在不断改善。多晶硅、硅片、碳酸锂等价格明显回升。在第一天三季度,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3.2%,9月份同比增长21.6%。第四,要有足够的韧性。尽管外部环境快速变化,前三季度货物出口仍保持7.1%的增速。出口产品结构优化,前三季度高新技术产品、机电产品出口增速分别达到11.9%和9.6%。许多国内“时尚产品”已成为全球“畅销品”。出口构成更加多元化:对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出口增长12.4%。第五,潜力巨大。消费方面,大型体育赛事、音乐会等人气旺盛,服务零售额增长5.2%。从产业结构来看。从发展趋势来看高端化、绿色化、智能化发展势头强劲。民用无人机和工业机器人产量分别增长43.2%和29.8%。新能源汽车和车用锂离子电池产量分别增长29.7%和46.9%。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生活保障得到有效保障。在经济增长平稳推进的同时,民生保障也在稳步推进,粮食生产、能源供应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。首先看粮食生产稳定。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密切关注形势变化,支持地方政府积极应对灾害。同时,努力畅通收储渠道,有效稳定粮食市场,尽量减少灾害对粮食生产和农民收入的影响。经过艰苦努力,夏粮稳产粮食丰沛,早稻产量也有所增加。秋粮生产基础已经奠定,丰收陆续到来。我们期待着全年粮食再丰收。据了解,近年来,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,深入实施“以地储粮、以科技储粮”的“战略”,不断强化粮食生产基础,增强防灾减灾能力。截至2024年,累计安排“两级”基金等中央资金超过4000亿元,支持1.8亿亩优质农地建设和转用。超过200亿元支持灌区建设和改造,重点地区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。艾因产区。我们来看看供暖储备。为迎接今年冬季用电高峰,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方面,聚焦能源供应、资源储备、应急调度等关键环节,为今年采暖季能源供应保障打下坚实基础。截至10月27日,全国综合电厂储存煤炭2.2亿吨,使用年限超过35天。地下气藏已完成年度注气工作,现已满库过冬。 “采暖季期间,我们将按照每日调度、每周会商的要求,强化地方政府和企业保供主体责任,及时调整解决供需矛盾。”李超表示:“综合分析,今年供暖季节能源供需情况一般y 平衡。积极扩大有效投资。扩大有效投资是稳增长的重要举措。李超介绍,国家发改委正在加快落实有效投资政策,近期安排地方债务限额5000亿元,补充地方政府综合财力,扩大有效投资。其中,新增专项债券便利2000亿元,支持部分省份投资建设。在各方共同努力下,已投入资金5000亿元,累计支持项目2300多个,重点关注数字经济、人工智能、消费基础设施、交通、能源、地下管网建设与改造等城市发展领域。更新领域,项目总投资额达到约70亿元。这一新的政策性金融工具加大了对经济发达国家的支持力度,也支持了重点行业和领域的一批符合条件的民间投资项目。李超表示,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,鼓励有关地方和中央企业加快项目建设,尽快产生更多实物工作量,积极扩大有效投资,推动高质量发展。前三季度的成绩,为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。近期,一些国际经济组织纷纷上调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。例如,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10月最新预测上调了我国2025年经济增速较 4 月份的预测下降 0.8 个百分点。李超说:“随着各项政策不断落实并取得成效,我们有信心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,应对挑战。”